笔试培训
幼儿园教育教育教学综合知识问答(五)
2014-04-20 16:29:58
61、幼儿教师的主体性发展对发挥幼儿主体性有何影响?
答:幼儿教育的主体性是通过她的一言一行,通过她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式来影响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主体性的教师会培养出有主体性的幼儿。教师一旦缺乏主体性,只是把自己看成知识的传递者,教学任务的执行者,那么幼儿必然会成为知识的接受者,从而丧失其主体性。幼儿教师的主体性发挥受其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人格修养影响到她对幼儿的看法,对幼儿教育的看法。教师运用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能力也影响到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当一个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之后,才能把幼儿看作是具有独立个性的、充满无限潜能,并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的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平等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爱护幼儿,创设一种有利于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民主、和谐的氛围。
62、为什么说幼儿教育活动的民主化、个性化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答:幼儿的主体性易受环境的影响,因而我们必须为其提供一个丰富有序的物质环境,同时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幼儿教育民主化不仅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也指幼儿之间关系的民主化。师生关系民主化要求教师在教育中尊重幼儿,把幼儿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将幼儿作为享受充分生存权、发展权的人来看待。幼儿与教师应处于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幼儿之间关系的民主化,主要指幼儿与同伴交往时应学会理解同伴的话,了解同伴的需要,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尊重同伴。幼儿之间的民主化有益于他们之间的互动,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去造就一个和谐的精神环境。另外,要培养、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就必须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处在幼儿期的儿童,其生理、心理的发展已显示出极大的差异,个性心理特征正逐步形成,幼儿教育应适应幼儿的个性特点,从每个幼儿的实际出发,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幼儿园活动除了采取集体教育活动外,还应多开展分组活动,自由活动,个别活动等形式,让幼儿个性得以充分展现,从而使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63、什么是幼儿主体性教育?
答:是一种以发展幼儿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取向的教育活动。
64、幼儿的主体性品质包括哪些?
答:独立性(自信、自立、自制、自尊等)、主动性(好奇、好问、兴趣、需要、主动参与、适应社会)、创造性(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想象创造)。
65、主体性教育对幼儿教师有哪些要求?
答:首先,教育要具有主体性教育的理念。这种主体性教育理念体现于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元认知(元认知是指主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识,其中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和自我认知能力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认知活动,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是充分发挥自己主体性的表现。其次,教师要具有民主性教育教学和发现问题情意教学策略。民主教学的核心在于创设自由有序的教育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促进者”的作用。具体讲就是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帮助幼儿主动探索与构建;创设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实现相互的移情,促进幼儿学会互尊互爱,共同生活。情意教学是对人的精神方面的本质力量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它借助于情意的力量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在操作层面上强调让幼儿在感受中体验,通过感受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体验,通过活动深化其体验强调在直接经验中获得了解,从而达到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深切感受与主动适应;强调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教育之美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手段美、教育活动美、教育产品美。综上所述,幼儿教师的主体教育理念与行为的反思与实践是构建其主体性的关键,也是基本要求。
66、什么是分组教学?
答:就是根据教学或学习的需要,把全班幼儿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组,在根据各小组的特点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67、分组教学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答:1、肯定幼儿的能力和个体差异。2、尊重幼儿的自身发展需要。3、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内容。4、注重师生互动频率。5、幼儿具有良好的自我感受。分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68、分组教学的分组形式有哪些?
答:1、按学习速度分组。2、按实际水平分组。3、按学习风格分组。4、按个体能力分组等。
69、分组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教师要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准确分组。2、教师要巧妙对幼儿交待分组情况。3、分组不能一成不变。4、正确处理分组教学与集体教学、个体教学的关系。
70、什么是园本课程?
答:园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
71、进行园本课程开发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1、明确而独特的办园宗旨和教育哲学思想。2、民主、开放和科学的幼儿园管理。3、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4、提供有效的监督和服务机构。
72、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是什么?
答:1、以和谐发展为前提,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2、发挥教师和幼儿的双主体作用。3、重视潜在课程的影响。4、避免流于形式,避免增加教师和幼儿的负担。5、强调游戏,注重活动。
73、什么是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
答: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是指在设计、组织、实施幼儿园课程时,要把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幼儿的感性经验联系起来,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获得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和谐发展。
74、为什么幼儿园课程要趋向生活化?(答题要点)
答:1、幼儿园课程特定对象的发展特点、学习特点要求幼儿园课程生活化。2、幼儿园课程的浅显性要求幼儿园课程生活化。3、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的活动化要求幼儿园课程生活化。4、幼儿园课程结构的整体性要求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75、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答题要点)
答:1、以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和事件组织、编排课程。2、使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生活化。指教师设计、组织、安排的教育活动应更多地带有生活的色彩,使幼儿在学习、活动时感到轻松、自然、亲切和温暖,不觉得与他的生活相隔太远,也不觉得是一种负担。但是,教育活动的生活化并不是要把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幼儿日常生活等同起来,而是要加强教育活动与生活活动的联系。3、使幼儿的生活活动教育化。是指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保教人员及时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通过生活的条理化帮助幼儿梳理已获得了零散的、片断的生活经验,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TAG:
上一篇: 幼儿园教育教育教学综合知识问答(四)
下一篇: 幼儿园教育教育教学综合知识问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