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试题专区
2014年常州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卷(一)
2014-04-20 14:43:2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 D )
A 《教师资格条例》 B 《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A 《教师资格条例》 B 《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 B )
A 学校的产生 B 学制的建立
C 教育实体的出现 D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A 学校的产生 B 学制的建立
C 教育实体的出现 D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 )
A 生理活动 B 心理活动 C 认识活动 D 实践活动
A 生理活动 B 心理活动 C 认识活动 D 实践活动
4.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B )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夸美纽斯 D 洛克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夸美纽斯 D 洛克
5.培养劳动者是( B )
A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A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 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 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 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C 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 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6.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C )
A 杜威 B 斯塔弗尔比姆 C 泰勒 D 裴斯泰洛齐
A 杜威 B 斯塔弗尔比姆 C 泰勒 D 裴斯泰洛齐
7.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 A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8.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 的方法称之为( D )
A 实验法 B 讲解法 C 讨论法 D 演示法
A 实验法 B 讲解法 C 讨论法 D 演示法
9.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C )
A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 德、智、体全面发展
C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A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 德、智、体全面发展
C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1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A)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 《教师资格条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 《教师资格条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1.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C )
A 课程任务 B 课程制定者 C 课程设置的要求 D 课程管理层次
A 课程任务 B 课程制定者 C 课程设置的要求 D 课程管理层次
12.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A )
A 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 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 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 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A 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 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 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 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1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国哪位教育家的名言?(B)
A .叶圣陶 B.陶行知 C.蔡元培 D.孔子
A .叶圣陶 B.陶行知 C.蔡元培 D.孔子
14.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
A 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
B 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 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D 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C 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D 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15.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B)
A 各学科教学 B 政治课 C 班主任工作 D 共青团活动
A 各学科教学 B 政治课 C 班主任工作 D 共青团活动
二.填空题(20分) (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 、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2.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3.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4.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5.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物质帮助权和公正评价权。
6.教材与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7.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学者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 。
8.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9.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任务的多少,我们把课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10.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全民性、免费性、强制性。
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 、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2.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3.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4.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5.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物质帮助权和公正评价权。
6.教材与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7.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学者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 。
8.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9.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任务的多少,我们把课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10.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全民性、免费性、强制性。
11.根据文献记载,埃及在古王国末期已有宫廷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12.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理想国》。
13.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2个高峰期。
12.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理想国》。
13.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2个高峰期。
14.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15.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二层次的活动是个体的活动,它是人对外部世界能动的、带有个体性的反映。
16.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7. 测验的效度 是指一个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18.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是 认知 的;二是情感的;三是动作技能的。
19.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榜样法。
20.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色,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15.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二层次的活动是个体的活动,它是人对外部世界能动的、带有个体性的反映。
16.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7. 测验的效度 是指一个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18.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是 认知 的;二是情感的;三是动作技能的。
19.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榜样法。
20.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色,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近代教育变化的特别表现?
1.简述近代教育变化的特别表现?
2.简述《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
3.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4.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5.简述班主任如何培养班集体?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中,当代生物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中国民间则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说法。当代遗传学的发展也为人们重新认识这一观点提供了某些证据。请问:
1、什么是遗传素质?
2、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TAG:
上一篇: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