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地教育】江苏教师考编培训|江苏教师招考培训|无锡|苏州|南通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 反馈留言 | 联系我们
其他分校:[常州] [苏州] [无锡] [南京] [南通] [泰州] [镇江] [扬州] [盐城] [淮安] [宿迁] [连云港] [徐州]

教育类试题专区

2014年常州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卷(二)
2014-04-20 14:49:3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杜威的“教育即生长”反映的教育目的是( C )
  A.神学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个人本位目的论
 2.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教育是( D )
  A.学校教育     B.社区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3. “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C)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 A )
  A 赫尔巴特    B 裴斯塔洛齐   C 亚里士多德    D 夸美纽斯
6.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B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D   )
 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D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批改作业    D.成绩考评
10.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C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
1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是( B )
  A  组织与培养班集体   B  全面了解学生
  C  培养优良的班风     D  做好后进生工作
12.通过( A )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A 思想品德课    B 各科教学    C 校会和班会     D 共青团活动
13.主要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 D )
  A  布鲁纳   B  科尔伯格    C  皮亚杰    D  班杜拉
14. 体育是以( C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15.与学生一起( A )是班主任创建班集体的首要工作。
 A.制定班级目标    B.建立班委会  
 C.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D.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
二.填空题(20分) (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于199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2.教育在本质上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3. 与古代斯巴达教育相比,古代雅典教育更重视文化教育
4.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5.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
6.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7.主张个体发展成熟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格赛尔
8.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9. 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教育目的
10.在我国,中小学生作为学生的最主要权利是受教育权
11.直观教具有两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
12.分组教学就是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13.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14.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或校本课程。
15.德育过程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简述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中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教育专业素养?
 
 
4.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
 
 
5.如何贯彻德育工作的因材施教原则?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2.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TAG: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