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地教育】江苏教师考编培训|江苏教师招考培训|无锡|苏州|南通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 反馈留言 | 联系我们
其他分校:[常州] [苏州] [无锡] [南京] [南通] [泰州] [镇江] [扬州] [盐城] [淮安] [宿迁] [连云港] [徐州]

教育类导学专区

2018年常州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卷(五)
2014-04-20 14:58:5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中国先秦时期重视说知,主张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是( D )的教育思想观点。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中最重要的是( C )。
A.传授科学知识       B.反复练习巩固
C.发展智力能力       D.思想品德教育
3.与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 )。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A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D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6. 下列关于教师职业论述不正确的是( C )。
A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               B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C 教师职业是促进社会规范个体化的职业   D 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
7.课程的一般结构( A )。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知识-经验-活动
8.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9.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D )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10. 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是( C )。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谈话法
11. ( C )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12.“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反映了( B )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13.德育工作要遵循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需要在教育中( C )。
A 德育过程反复抓,抓反复         
B 在活动与交往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C 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顺序 
D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14.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D )
A 说服法    B 榜样法   C 锻炼法   D 陶冶法
15.中小学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B ) 
A.学校     B.班级    C.学生会      D.少先队、共青团
二.填空题(20分) (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称之为制度化教育。
2.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3.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理性的发展
4.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5.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形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6.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内发论基本观点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7.儿童的“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8.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9.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10.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人- 人的关系。
11.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2.教科书又称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13.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方面特性: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
14.教学模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15.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的补充。
三.简答题 (25分)
1.教育对人类地位提升的价值是什么?
 

2.教师的人格特征是什么?
 
 
3.课程实施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5.如何理解“教学具有教育性”?
 
 
四.论述题(20分)
1.如何理解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2.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教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儿子疏于管教。班主任赵教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教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麻烦,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教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于是,在2002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
试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对上述案例进行评析。
(主要参看学生的受教育权以及义务教育的原理。)
 

TAG: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